每年藏曆四月十五日,是藏傳佛教一年中最神聖的節日——【薩嘎達瓦節】。這一天,不僅是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日,同時也是他成道與涅槃的日子。整個西藏都會沉浸在虔誠的氛圍中,街頭巷尾響徹經文誦唱,信眾們手持轉經筒、披著哈達,在風馬旗飛揚的藍天下祈願和平與慈悲。
薩嘎達瓦節被藏人視為「功德月」,這一整個月裡所做的善行,其功德都會放大百倍。對信仰藏傳佛教的人來說,這不僅是一個節日,而是一場深刻的靈魂修行——從「轉寺」到「轉山」,一步一叩首,都是通往心靈淨化的道路。
一、薩嘎達瓦節的由來:佛陀的三大聖事
薩嘎達瓦(Saga Dawa)又稱衛塞節(Vesak Festival)在藏語中意為「薩嘎星宿月」,是藏曆四月的名稱。根據佛教典籍記載,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月誕生、於同月悟道成佛,並在同月圓寂入涅槃。因此,藏人相信這是一年中最具功德的時期。

從藏曆四月初一開始直到十五日,整個西藏地區都會展開各式祈福活動。寺院誦經不輟、信徒遍布街頭,人們停止殺生、吃素、放生、供燈、布施,並參與最具代表性的修行——轉寺。
📅 2027 年的薩嘎達瓦節是 6 月 18 日(對應藏曆四月十五日)。
二、什麼是「轉寺」?信仰的步伐
在藏傳佛教中,「轉」是一種修行,也是一種祈願的表達。信眾們會順時針繞行寺廟、佛塔或神山,稱為「轉經」或「轉寺」。這象徵著圍繞佛法、心念不離佛,並相信每轉一圈都能淨化罪業、積累功德。
在薩嘎達瓦節期間,整個拉薩都被信徒的腳步所圍繞:
- 高最著名的轉寺路線是【大昭寺外的八廓街(Barkhor Street)】。
- 你會看到信徒手中握著轉經筒,嘴裡誦著「嗡瑪呢叭咪吽」,腳步堅定地順時針繞行。有些信眾甚至選擇「五體投地」的方式,一步一叩首,整條街上鋪滿了他們的信念與汗水。
轉寺,不僅是宗教儀式,更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修行。這樣的畫面在薩嘎達瓦節中隨處可見,也成為旅人眼中最打動人心的場景之一。

简单来说:
「轉寺」是信徒繞著寺廟順時針行走、誦經祈願的修行方式,
象徵敬佛與淨化心靈,也被視為積德行善的重要途徑。
三、西藏從轉寺到轉山:信仰的升華
對藏人而言,「轉寺」是日常修行,而「轉山」則是生命中最莊嚴的朝聖之路。
每年薩嘎達瓦節期間,成千上萬的信徒不僅繞行寺廟,還會踏上更遙遠的旅程——前往西藏阿里地區的【岡仁波齊神山】轉山。

這座神山被視為世界的中心,在印度教、佛教、耆那教和苯教中都享有至高地位。
佛教徒相信,岡仁波齊是「勝樂金剛」的聖地,轉山一圈即可淨化累世業障,功德無量。
整個轉山路線約52公里,海拔最高點為【卓瑪拉山口】(5630米)。朝聖者或徒步、或叩拜,三天完成一圈;有些虔誠信眾甚至連續轉上十三圈,將信念化為行動。

四、薩嘎達瓦節的盛況:信仰的洪流
在薩嘎達瓦節當天,拉薩、日喀則、阿里等地都會舉行盛大的慶典與祈願活動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是拉薩近郊【哲蚌寺】舉行的「升大經幡」儀式——
當萬人齊聚,僧侶誦經聲響徹山谷,一幅巨大的釋迦牟尼唐卡在陽光下展開,那一刻,連風都帶著虔誠的氣息。
在阿里地區的【塔欽村】附近,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匯集於此,準備轉山。他們之中,有來自印度的苦行僧、有遠從尼泊爾步行而來的信徒,也有藏區農民、僧人與遊客。整個神山腳下帳篷林立,炊煙裊裊,一片莊嚴而壯闊的景象。

五、、薩嘎達瓦節的主要活動:信仰在行動中展
薩嘎達瓦節不僅是一個節日,更是一整個月的修行時期。期間,信徒會透過各種形式的行動表達對佛法的虔誠,包括【轉經】、【煨桑】、【布施】、【轉山】、【齋戒】與【放生】等,每一種儀式都蘊含深厚的宗教意義。
1.轉經
轉經」是薩嘎達瓦節期間最常見的修行方式之一。
信徒會沿著固定的轉經線行走祈禱,拉薩就有三條著名的轉經路線:
- 內轉線:沿【大昭寺】中環繞主殿一周;
- 中轉線:沿【八廓街】繞大昭寺一周;
- 外轉線:圍繞整個【拉薩老城區】一周,全長約20公里,需一整天完成,途經布達拉宮、藥王山、功德林寺、龍王潭與小昭寺等聖地。
简单来说:
轉經就是信徒順時針繞行寺廟或聖地祈禱,象徵著心隨佛轉,積德修福。
而在薩嘎達瓦節期間,轉經的功德被認為會成倍增長。
2.煨桑
「煨桑」儀式是薩嘎達瓦節期間另一項重要活動。
信徒會在寺廟或山口等地點燃柏枝、撒糌粑,讓青煙升騰以示祈願。
這是藏人向神靈祈求平安與祝福的傳統方式。

3.布施
這段話描述的是西藏地區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俗節日——「穷人节」(藏語稱為“སྤྲོས་བཅད་དུས་”,意為布施節)。
富人接济穷人是传统,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行善高潮日,这天藏族人会乐善好施,因此该节也被称为“穷人节”。這一天正好是【藏曆四月十五日】,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佛陀釋迦牟尼誕生、成道、涅槃三期同日的日子,也叫「薩嘎達瓦節(Saga Dawa)」。
整個四月被視為「功德月」,而四月十五日是行善積德的最高峰。
由於這天特別強調布施與慈悲,富人施濟窮人蔚然成風,所以民間俗稱這天為【穷人节】
因此,許多藏族人會在這天:
- 向僧人、乞者、窮人施捨食物或金錢;
- 放生、供燈、誦經祈福;
- 有的家庭甚至會準備糌粑、奶茶、酥油等食物分給路人。
4.岡仁波齊轉山
薩嘎達瓦節的高潮之一,便是「轉山」活動,尤其是【風仁波齊(岡仁波齊)】的朝聖。
自藏曆四月初起,信徒們紛紛抵達阿里地區,並在四月十五日達到轉山高潮。
這場活動不僅是藏族信仰的巔峰,也吸引了世界各地佛教徒與旅人前來朝聖。
5.齋戒
在薩嘎達瓦節期間,許多信徒會選擇不同長度的齋戒修行:三天、七天甚至一整月。
期間吃素、戒殺、誦經,以此淨化身心、培養慈悲。
這也是佛教徒表達對佛陀與信仰尊敬的重要方式。
6.放生
放生是薩嘎達瓦節中極具象徵意義的善行。
信徒會從市場購買魚、鳥等動物,放歸自然,以表達慈悲與對生命的尊重。
在拉薩河畔,常可見信眾成群結隊地將魚放入河中,也有藏人買下家禽放生於山林。
藏族信仰提醒:
放生並非形式,而是一種慈悲的實踐。
薩嘎達瓦節強調「尊重生命」,正因如此,藏人平日多不食魚肉。

六、馬年轉山:十萬倍功德的傳說
根據藏傳傳說,岡仁波齊的守護生肖是「馬」,因此每逢馬年,便是神山的「本命年」。
信徒相信在馬年完成轉山,功德可增長十萬倍。
這樣的信念,使得每逢馬年薩嘎達瓦節,岡仁波齊都會湧入數以萬計的朝聖者。
山谷間的道路被祈願人潮塞滿,經幡、哈達、藏香、誦經聲交織成一幅絢麗的畫面。
許多人會提前幾個月動身,只為在最殊勝的日子完成這場靈魂淨化。

我们安排的旅行团只要位于高海拔地区,且条件允许,皆会安排入住【供氧房】或提供【集中供氧设施】,让贵宾在高原夜里也能安心入眠。
七、薩嘎達瓦節期間的挑戰:朝聖熱潮下的現實
薩嘎達瓦節與馬年轉山的殊勝,讓薩嘎寺附近以及阿里地區在此期間人潮爆滿。由於地處偏遠、住宿資源有限,加上政府對外地車輛與人員進入有一定審批流程,實際安排極具挑戰。
常見情況包括:
- 旅館、客棧數月前即告滿房
- 政府批文與環保稅需提早申請
- 車輛與司機供應緊張
- 山區道路封閉或天氣突變
許多朝聖者即便提前規劃,也常因住宿不足或路線受限而無法成行。
因此,若想在薩嘎達瓦節完成岡仁波齊轉山,必須至少提前三個月以上預約行程,並確保有經驗豐富的藏區操作團隊協助。
特別提醒:
薩迦寺是薩嘎達瓦節期間的重點朝聖地之一,
當地酒店數量極少且多數不接待外賓。
若行程包含薩迦寺參拜,請務必提早確認住宿!!,
以免屆時因管制或額滿而無法入住。

八、信仰與旅行的交會:一場靈魂的洗禮
在岡仁波齊的山腳下,你會看到一幕幕動人的畫面:老人手持轉經筒,青年揹著香爐,母親牽著孩子一步步叩首;有人默念經文、有人放飛風馬旗、有人在雪地中微笑流淚。
那一刻,你會明白,「轉山」並不只是繞山一圈,而是一場內心的淨化。
每一次呼吸、每一步腳印,都是與天地、信仰和自我對話的過程。
九、這場旅途緣起於信仰,圓滿於行動
馬年薩嘎達瓦節,是十多年來最殊勝的一次靈性盛會。
若錯過這一年,下一次要再等十二年。
這不僅是一場旅行,更是一段修行;不僅是景色的震撼,更是靈魂的回聲。
讓我們一同在風馬旗飄揚的高原上,轉動信仰的祈願輪,
在世界的中心——岡仁波齊,許下最真誠的願望。